活化剂特性:以水蒸气(H₂O)为活化剂,在高温(通常 800~1000℃)下与炭化料中的碳原子发生反应(C + H₂O → CO + H₂),通过选择性刻蚀作用形成微孔、中孔和大孔,孔隙结构可通过温度、水蒸气流量等参数调控。
适用于多种原料:对木质、煤质、椰壳、果壳等炭化料均有良好的活化效果,尤其适合生产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(如椰壳活性炭)。
炉体结构:常见形式有立式炉、回转炉(卧式)、多管炉等。
立式炉:占地面积小,物料自上而下移动,与上升的水蒸气逆流接触,活化均匀性较好,但单炉处理量较小。
回转炉:炉体倾斜旋转,物料随炉体转动前进,与水蒸气顺流或逆流接触,连续化生产能力强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。
多管炉:由多个并行的活化管组成,热效率高,温度控制精准,适合生产高品质活性炭。
连续化与间歇化:大型生产多采用连续式活化炉(如回转炉),可实现物料连续进料、活化、出料,自动化程度高;小型生产或特殊工艺可采用间歇式炉,灵活性强但效率较低。
孔隙结构调控性好:通过调节水蒸气用量、活化温度和时间,可灵活控制活性炭的孔隙分布(微孔占比、孔径大小),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(如水处理需中孔较多,气体吸附需微孔发达)。
产品纯度较高:水蒸气活化后残留杂质少(主要为气体产物 CO、H₂,易排出),无需额外脱灰步骤,适合生产食品、医药级活性炭。
热效率较高:活化反应为吸热反应,但炉体可通过燃料燃烧(如煤气、天然气)或自身反应热回收(如燃烧活化产生的可燃性气体)维持高温,能源利用率较其他活化方式(如化学活化)更优。
适合生产高端活性炭:因产品纯度高、孔隙结构可控,广泛用于水处理、空气净化、溶剂回收、贵金属回收等领域,尤其适用于对吸附性能要求严格的场景(如饮用水深度净化、VOCs 治理)。
规模化生产适配:连续式水蒸气活化炉(如回转炉)单台日产能可达数十吨,满足工业级活性炭的大规模供应需求。
对原料要求较高:炭化料需具备一定强度,避免在高温活化过程中破碎(尤其立式炉和回转炉),否则会影响孔隙结构和产品粒度。
能耗相对较高:需维持高温环境,且水蒸气制备需消耗能源(如锅炉产汽),运行成本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。
设备投资较大:高温炉体需采用耐高温材料(如耐火砖、耐热钢),连续式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(如温度、流量传感器)成本较高。